本文轉載自公眾號匠山行記,未經授權不得二次轉載
"
建筑心理學:
你的房子正在影響你的情緒!
你是否曾走進一間屋子就莫名感到壓抑?或是在某個空間里突然心情愉悅?
其實這并非偶然——建筑心理學研究表明,我們居住和工作的空間的設計會顯著影響我們的情緒、壓力水平甚至是長期的心理健康。
從色彩搭配到自然采光,從空間布局到建筑形式,每一個設計細節其實都在無聲地影響著我們的心理狀態。
01
馬吉醫療中心
斯蒂芬·霍爾建筑事務所:以建筑療愈身心
由史蒂文·霍爾建筑師事務所設計的瑪吉中心位于倫敦市中心,毗鄰圣巴塞洛繆醫院。
圣巴塞洛繆醫院是倫敦最古老的醫院,它與同期成立的圣巴塞洛繆大教堂同是由華西亞(Rahere)為了幫助窮人的身體康復而創辦的。
因此這塊基地有著歷史層積的獨特性,它與倫敦中世紀的文化緊密相連。
馬吉醫療中心(Maggie's Centres)是一系列專為癌癥患者及其親友提供免費心理與情感支持的獨特機構,其核心理念源于創始人瑪吉·凱瑟克·詹克斯(Maggie Keswick Jencks)的個人經歷與愿景。
不同于傳統醫院的臨床環境,這些中心通過精心設計的建筑空間、溫馨如家的氛圍以及與自然的緊密聯系,為癌癥患者提供了一處可以尋求慰藉、獲取信息并重建生活勇氣的庇護所。
雖然大部分已經落地的瑪吉中心都是水平向的建筑體,但是位于具有濃厚歷史氛圍的倫敦市中心的這座瑪吉中心卻更加注重表現建筑的垂直感。
它取代了位于詹姆斯·吉布斯設計的石結構“大會堂”和著名的荷加斯樓梯旁邊的 20 世紀 60 年代務實的磚結構建筑。
該建筑采用了"船中有船"的創新結構:內層是竹子,外層是磨砂白色玻璃與彩色玻璃碎片的混合,靈感來源于13世紀的中世紀音樂"neume notation"——這個詞在希臘語中意為"生命力"。
建筑的三層中央設有開放的弧形樓梯,在混凝土框架內,竹子垂直排列形成通透的空間。
彩色玻璃根據每天不同時間和季節變化,在墻壁和地板上投射出變幻的光影,創造出"一個充滿靈感的'生命氣息',就像是吹過來的一陣風一樣"。
這種動態的光線環境不僅美化了空間,更象征著生命的變化與延續,給予患者視覺上的慰藉與心理上的希望。
并且這種對自然材料的精心選擇不僅創造了視覺上的舒適感,更通過觸覺、嗅覺等多感官體驗,潛移默化地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
馬吉中心的“獨特定位”在于它既不是醫院,也不是純粹的家庭環境,而是介于兩者之間的"第三種空間"。正如勞拉·李所描述的:"一部分是家,一部分是醫院,但又不全然如此。
這是一個注重精神的地方,我們希望它像美術館一樣可以激發人們的好奇心和創造力"。這種定位使馬吉中心能夠提供傳統醫療系統無法給予的情感支持與心理慰藉,填補了癌癥護理中的重要空白。
02
Healing Stay KOSMOS度假村
The System Lab:懸崖邊上的宇宙療愈圣殿
在韓國郁陵島的懸崖邊緣,一座形似宇宙漩渦的純白建筑靜靜矗立,與壯闊的海天相接。這座名為“Healing Stay KOSMOS“的建筑,由韓國建筑事務所THE_SYSTEM LAB設計。
它的靈感源自行星與恒星的運行軌跡,旨在創造一個遠離塵囂的冥想與療愈空間。它不僅是一座度假別墅,更是一座承載哲學思考與自然能量的建筑藝術品。
建筑師金燦中教授說,最初見到錐子山旁峭壁邊的地基時,作為建筑師,產生了不建造建筑,而建些其他什么東西的想法。歷經數萬年形成的以錐子山為中心的奧妙自然,人類的介入行為是對其的不尊重。
我所能做的,就是把人們通常稱為“氣”(Energy)的自然精華留在建筑和建筑的用戶身上,并借天文氣象臺計算機所觀測的日月神秘美妙的軌跡,將其作為KOSMOS的基本形象。
并結合腹地周圍環繞的神秘自然之氣和六個旋渦狀樁子,以各自的方式連接人與滯留其中的自然氣韻。
比起建筑,更希望這成為承載氣韻的“器物”,成為觀照宇宙和自然現象的一種天體工具。Kosmos(Cosmos的語源,古代希臘語)的名字也是源自于此。
結合最尖端的設計與技術誕生的KOSMOS展現出郁陵島的原始風光和神奇力量,渴望成為與郁陵島融而為一的自然的一部分。
KOSMOS的建筑形態以天體運動為靈感,兩座雪白的主體建筑——科斯莫斯別墅(KOSMOS Villa)和泰拉別墅(Terra Villa),以流暢的曲線相互呼應,既象征太陽與月亮的運行軌跡,又暗合懸崖地形的起伏。
設計師試圖通過建筑的曲線來表達宇宙的永恒性,使建筑的形態如同星軌,讓人在空間中感受時間的流動。
同時通過使建筑完全融入懸崖景觀,使居住者能沉浸于大海、森林與天空的原始能量中來展現自然的療愈能力。
而只有白色墻面與藍灰色石材地板形成中性色調的極簡主義精神的這種手法,減少了視覺的干擾,讓人們的注意力回歸自然與內心。
KOSMOS的建筑不僅是一個物理空間,更是一個感官與精神的雙重療愈場。
懸崖上的天體劇場:每間臥室面向不同的自然景觀——日出、日落、松崗、象巖,居住者可以隨著時間推移,感受光影與自然的變幻。
餐廳采用大教堂式挑高設計,定制的橡木長桌讓用餐者仿佛置身于自然圣殿,遠眺象巖的壯麗景色。
極簡與自然的共生:建筑底層采用開放式布局,減少室內裝飾,讓景觀成為主角。
石頭地板的熱惰性調節室內溫度,減少人工能源消耗,使建筑與自然環境和諧共存。
精神性的空間敘事:設計師希望KOSMOS能成為現代人的“心齋”——一個讓人暫時脫離世俗煩擾、回歸本真的地方。
建筑的曲線、光影與自然聲音(海浪、風聲)共同構成一種冥想式體驗。
KOSMOS不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種生活哲學的實踐。
KOSMOS的建筑語言,既是對宇宙的詩意想象,也是對現代人精神需求的回應。
它像一座懸浮在懸崖邊的“星際驛站”,讓人在自然的壯美與建筑的靜謐中,找到內心的澄明——正如莊子所言:“朝徹,而后能見獨。”
03
朝徹書屋
Wutopia Lab:于鬧市中修行
朝徹書屋(The Satori Harbor)是Wutopia Lab為唯品會設計的總部圖書館項目,于2020年11月正式落成。
這座位于廣州唯品會總部大樓18層和19層的圖書館,總面積達2200平方米,項目歷時一年多完成,成為廣州城市建筑中一顆璀璨的明珠。
"朝徹"源自《莊子·大宗師》,意指"早晨陽光朗照的自然景象",也隱喻"人通過長時間修行后內心達到清明洞徹"的精神境界。
俞挺通過這一命名,將中國傳統哲學思想與現代圖書館功能巧妙結合,創造出一個超越傳統閱讀空間的精神場所。
正如他在設計說明中所言:"朝徹書屋其實就是個寓意人生修行的象征主義場所"。
隧道入口構成了整個空間體驗的起點。訪客需要"通過一個隧道才能到達這個城市",這一設計手法不僅創造了儀式感和期待感,也隱喻了知識探索從黑暗到光明的過程。
隧道盡頭設置了一個巨大的聚聲罩,播放海浪的聲音,強化了即將進入"港口城市"的心理暗示。
這種非傳統的入口處理方式,打破了企業空間通常的直白性,為后續的空間體驗奠定了神秘而富有詩意的基調。
進入主要空間后,訪客將發現圖書館被清晰地分為"城內"與"城外"兩大區域。"城內"位于19層,是圖書館的核心區域,包含多個特色功能空間:
善本室:收藏珍貴典籍的空間,體現了對傳統文化價值的尊重。
琴室:為音樂演奏與欣賞設計的專用空間,豐富了圖書館的文化功能。
會議室:滿足企業正式交流需求的區域。
沙龍空間:被設計為"為孩子們塑造的微地空間",孩子們可以"在上面嬉鬧攀爬",被稱為"這個城市的后花園"。
好物廊:填滿了唯品會精選好物的畫廊,其設計靈感來自"被琳瑯滿目的來自世界各地藏品所包圍的歐洲沙龍"。好物廊的盡頭設有一個圓形窗洞,"暗示著未來新廣州的縮影"。
城外區域則包括大廳、咖啡區、雜志閱覽區以及最具特色的"好物劇場"。
南向的好物劇場設計為階梯狀,迎向陽光,"視野開闊而明亮,四下通透",觀眾在這里"觀看的不是日常的演出而是自然和城市的變遷"。
這一區域的設計更加開放和公共,滿足了休閑、社交等多樣的使用需求。
好物港是空間敘事的高潮部分,通過隧道進入后,訪客將看到"航船以及巨大的紅帆",仿佛"幾百年前的雄心勃勃的廣州人在十三行的碼頭前看到的紅帆"。
港口區域最引人注目的是那艘名為"好物舟"的白色航船,訪客可以"慢慢走到船頭然后站著,珠江就在腳下,感受它千年一日般靜靜流淌"。
船頭右側是"舊日廣州十三行立面",左側則是"當下壯觀的城市輪廓線",這一對比設計巧妙地連接了廣州的過去與現在。
整個圖書館主要使用"灰白色和石材質感"的材料,局部保留"一些片段現世的記憶比如花磚和滿洲窗",呈現出純凈而富有質感的效果。
這種材料策略不僅創造了寧靜的閱讀氛圍,也體現了道家"返璞歸真"的思想,通過質樸的質感傳達出了時間的沉淀感。
光線設計是朝徹書屋的另一大特色。
建筑師通過多種方式引入和處理自然光,創造出豐富的光影效果。
"好物港不是一個封閉的城市。它的城墻上有許多洞,光線可以不同角度流瀉到城里,四下皆有光"。
朝徹書屋的這些設計特色共同構成了一個多層次、富有深度的建筑作品。
它既滿足了企業圖書館的功能需求,又超越了單純的實用性,成為一個能夠引發哲學思考和文化共鳴的藝術空間。
結語
建筑,不僅僅是人行為的容器,更是你情緒的容器。
建筑的本質是為人服務,而情緒是衡量其成功與否的重要維度。
未來的建筑設計將更注重神經科學、環境心理學的研究,以創造真正“以人為本”的情感化空間。
資料引述:
1.https://www.archdaily.cn/cn/8859 ... ven-holl-architects
2.http://news.china-designer.com/Get/hangyejd/135824.htm
3.https://www.archiposition.com/items/20201207020330
編輯 姜旭
責編 魏小彤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政策新聞 | 山西:系統謀劃老舊小區改造 共同締造宜居新篇章
下一篇:政策新聞 | 宿遷4月17日中心城市建設重點工程進展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