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設計單位? 槃達建筑
項目地點? 北京
建成時間? 2024年11月
建筑面積? 3300平方米
本文文字由設計單位提供。
▲ 方案視頻? ?夏至映畫
蜂巢當代藝術中心位于北京798藝術區(以下簡稱為“798”),由建筑師孫大勇操刀改造,3300平方米的展覽空間被重新設計,項目歷經100天,已于11月正式落成。
蜂巢當代藝術中心擁有798內最大的單體建筑畫廊,近年備受矚目。十七年前,這里從廠房改造為非營利機構——伊比利亞當代藝術中心,后來由蜂巢當代藝術中心接手。俗話說“從來不存在最好的時機,最好的時機就是現在”,在當下的經濟環境中,蜂巢希望借由本次改造提升自身以及行業的標準。
這次改造可以說是798的3.0版本,這里曾經從1.0版本的工廠發展為具有工業特征的2.0版本藝術空間,如今已經是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國際當代藝術聚集地,所以3.0版本的藝術空間將更加關注藝術品本身,為藝術品提供最佳的展陳環境。蜂巢當代藝術中心的改造消減了工業廠房的痕跡,營造了一個純粹的白盒子空間,更具國際性和當代性。
本次改造包括外立面、前廳、展廳、辦公區、VIP室,甚至衛生間和庫房也做了重新規劃,與之配套的中央空調、照明系統、水電網絡等也均有涉及。此外,方案在前廳設置了一個文獻閱覽區,二樓增加了一個具有景觀意味的廊橋區,站在這里既可以俯瞰主展廳的內部,也可以觀看空間的外部。改造后的建筑就像一件巨大的極簡主義雕塑作品。
“我第一次來到蜂巢時,進入低矮的大門后看到的是一個高挑狹長的前廳空間,拉開一扇5米高的推拉門后走進的是一個碩大的的展廳,尺度恢弘,十分震撼。這讓我想起了第一次去羅馬萬神殿時的體驗,穿過柱廊和門廳,進入直徑43米的穹頂大廳,日光灑在穹頂上方形的凹龕里,影子在凹凸的階梯狀藻井造型中徐徐移動。我躺在椅子上仰望中央那個直徑8.9米的圓洞,內心無比的平靜而感動。我希望把這份感受傳遞給更多的人,改造后的蜂巢當代藝術中心就是我心中的萬神殿?!睂O大勇說。
建筑師的設計理念可以概括為三個W:“White”——白、“Weight”——重量、“Will”——意志。
“White”——白
白盒子是理想的藝術空間原型。
建筑的外立面在改造中被一并重新設計。中央門廳以簡潔的白色立方體形態突出于建筑原有的紅磚肌理前,顏色跳脫醒目,裝飾混凝土又賦予了體塊手工材料的肌理,和原始的建筑形成呼應。內嵌的柱廊,也是對經典現代主義大師阿道夫·路斯的致敬。
蜂巢內部空間以白色調為主,干凈純粹,這一設計是主創建筑師受原研哉啟發而來。2018年受原研哉邀請參加理想家中國大展——China House Vision時,孫大勇近距離和原研哉工作討論方案,原研哉的著作《白》也讓其愛不釋手。白色的世界里充滿了虛無感和抽象的美,在蜂巢當代藝術中心中,一切都籠罩在白色之下。這種精神性是本項目的終極追求,建筑成為對光的禮贊。
“Weight”——重量
逐層遞進的線性空間序列讓建筑師聯想到了神廟,門廳處的一組碩大體量的立柱,
就像是卡納克神廟中的柱廊,給人一種莊嚴肅穆的神圣感。
入口的四根柱子是建筑師有意增加的,靈感源于卡納克神廟的柱廊,這種設置突出尺度對比,讓人在進入的路徑中感受到變化的空間節奏、莊重的場所氛圍和崇高的儀式感。柱子中央是接待問詢前臺,其上方是橫穿柱廊的連廊,人在其間橫向穿行游走,宛如櫥窗中的風景。
“Will”——意志
人能在建筑中找到力量和精神性的對話。主展廳方格狀的屋頂結構建立了嚴謹的空間秩序,光從上面灑下來,人仿佛與現實世界剝離,至身于藝術的圣殿之中。
主廳空間被屋頂的網格等分成18份,每個網格中央是模擬天光的發光膜。天花可以整體亮起,也可以選擇一部分單獨亮起,為整個展廳提供均勻的照明。方格的梁構建了空間新的秩序,為空間提供了參照的坐標,并且梁下預留了射燈軌道和空調風口的位置。
前廳、右側副廳和二層的廊橋未來將布有開放展覽,對外免費開放,首層還設置了資料瀏覽區,供人休息閱讀,充分體現出藝術機構的社會性。
后方辦公區也做了空間梳理,增加了后勤通道和出入口,擴大了庫房。二層辦公空間采用開放式空間布局,營造團隊高效交流的場所及和諧工作的氛圍。三層布置有大會議室和管理層辦公室,釋放吊頂空間和天光,重新在外墻上開窗,延續空間的秩序。后院的VIP區域也整體升級設計,強調庭院與建筑的互動關系以及空間雕塑感。
設計圖紙 ▽
完整項目信息
作品名稱:蜂巢當代藝術中心改造
項目地點:北京798藝術區
項目類型:建筑改造
建筑面積:3300平方米
功能:藝術空間、畫廊
材質:裝飾混凝土、鋼板、自流平、白色乳膠漆、發光膜
創作時間:2024年5月—2024年11月
項目主創:孫大勇
設計團隊:槃達建筑(Penda China)
網址:www.penda-china.com
業主團隊:蜂巢當代藝術中心
室內施工團隊:北京維特森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燈光團隊:現象照明
外墻施工:北京大古建筑技術發展有限公司
攝影師:夏至、董琳
視頻團隊:夏至映畫
版權聲明:本文由槃達建筑授權發布。歡迎轉發,禁止以有方編輯版本轉載。
投稿郵箱:media@archiposition.com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BIM建筑|跨時代的阿曼博物館 / COX Architecture
下一篇:行業新聞 | 青島開展智能建造試點企業、試點項目評價工作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