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諾爾雪平別墅
Villa Norrk?ping
建筑設計:斯維勒·費恩
建成時間:1964年
項目地點:諾爾雪平,瑞典
“我這輩子都在嘗試逃離北歐的傳統。但我意識到,一個人是很難逃離自己的。”
——斯維勒·費恩,a+u雜志,1999年
位于瑞典諾爾雪平的別墅是通過國際競賽而建造的幾座住宅建筑之一。設計目的是為一個四口之家建造一座模范住宅,提供一個簡單而合理的解決方案,最大面積為150平方米。這座別墅被認為是挪威建筑師、普利茲克建筑獎得主斯維勒·費恩(Sverre Fehn)最主要的作品之一,建筑已于2001年被瑞典Riksantikvarie?mbetet列入保護名錄。
這座150平方米的房子是為NU 64展覽而不是諾爾雪平的某塊場地專門設計的;它是一個獨立于任何地塊的自主建筑,只響應自己的內部規則。
從平面圖來看,別墅入口朝向西北。一個基于2.5米網格的十字形平面,中央的方形核心內放置了服務設施:廚房、浴室、衛生間和儲物空間;一個更大的方形圍繞著中央方形布置,沒有任何特定的功能。在外圍方形四邊的中間,是四面C形的墻,既可以圍合用作私人房間,也可以打開后與中央開放區域保持連續性。
外部的C形墻由磚砌成,四個打開的角落設計了木框架的玻璃窗。覆蓋中央方形的平屋頂被提升,光線得以進入內部的空間。
四個玻璃窗角落就像建筑的“眼睛”,向周圍的景觀開放。而四個沒有窗戶的凹室則在角落之間形成房間,籠罩在陰影中,沒有任何直射光。[1]
彼得·庫克在1981年8月的《建筑評論》雜志上寫道:“如果說1962年威尼斯雙年展上的北歐館是充滿渴望地將自己延伸至天空、光線和空間,那么僅僅兩年后,另一個類似展館的建筑就認為自己應當小心翼翼地朝向光線——‘對北極熊來說,斯堪的納維亞是一個夏天的國度。山洞是他的冬宮。在夢里,他對雪一無所知’。”[2]
諾爾雪平別墅深刻體現了這種圍合的理念,季節的變化成為房屋控制的景觀。圍繞晝夜節律和北歐光線的品質,房屋就像一個可調節光與暗、熱與冷的儀器。室內房間是季節性的洞穴。光線的變化可使房子從一個房間變成九個房間。
根據Christian Norberg-Schulz的說法:“在北方,太陽并不會升到天頂,而是斜著掠過地面,消融在光影的界面中……在北方,只有在冬天的夜晚,天空才會變得廣闊而完整。在白雪覆蓋的大地上,它呈拱形,充滿了一種奇特的‘暗光’。”[3]
孩子們的臥室位于東北角的凹室,父母的臥室位于東南角——在那里,他們會被角落玻璃窗反射出的晨光照亮。
主要的生活空間位于西南凹室,在上午晚些時候和中午的陽光下充滿活力。
用餐空間位于西北凹室,在夏季由下午和晚上的光線照亮。冬至下午3點,陽光會穿透餐廳的深處,直射到前門。平面中央的廚房在早晚通過高窗接收陽光。
角落玻璃窗的空間,是屋內與戶外之間的門檻,也是孩子們玩耍的地方。
費恩表示,在這座向地平線開放的房子的設計構想中,這種基于方形模塊的對稱、幾何控制和平面組織的練習,是受到了文藝復興建筑大師帕拉迪奧在他的別墅中發展出來的建筑原則的啟發。
但與此同時,他對現代主義帶來的本體論意義的喪失深感憂郁。雖然啟蒙運動和天文學的發展揭開了地平線的神秘面紗,但對費恩來說,現代主義建筑——打開所有角落、消解體量,將冒著人類在世界上完全喪失居所的風險。
Per Olaf Fjeld在1983年的著作Sverre Fehn: The Thought of Construction中,曾引用一段費恩描述的與帕拉迪奧的“隔空對話”。在費恩的想象中,他們探討了地平線、地球與房屋的關系。這段對話很有趣,或許能解釋在這個時期里費恩對于房屋與自然、室內空間與外部環境關系的理解。
“在這所房子里,我遇見了帕拉迪奧。他很累了,但還是說道:‘你把所有的設施,浴室、衛生間和廚房都放在了房子的中央。你知道的,我用它們做了一個大房間,圓頂的開口沒有玻璃。當我構想房屋時,它是對自然的挑戰——雨水、空氣、冷熱都可以填滿房間。’
‘還有四個方向,’我回答。
‘哦,是的。’然后他變小了。
‘當我們快要看不見地平線時,你把墻角打開了。’他停了一會兒。‘現在你正在慢慢看不見地球。’(You are on the way toward losing the globe.)
‘告訴我更多。’我說。
他的聲音開始變弱,但低聲說:‘所有的建造想法都與死亡有關。’
然后他離開了......”[4]
注釋:
[1]Papkovskaia, Katia. 2011. ‘The Form of Light: Sverre Fehn’s Norrk?ping Villa’. Scroope 20: 176–89.
[2]Peter Cook. Trees and horizons: the architecture of Sverre Fehn. The Architectural Review. 1981 Aug.
[3]Norberg-Schulz, Christian. 1997. Nightlands: Nordic Building.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4]Fjeld, Per Olaf. 1983. Sverre Fehn: The Thought of Construction. New York: Rizzoli.
參考資料:
[1]sverrefehn.info/project/norrkoping/
本文編排版權歸有方所有,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或來源機構所有。若有涉及任何版權問題,請及時和我們聯系,我們將盡快妥善處理。聯系郵箱:info@archiposition.com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政策新聞 | 丹東市住建局關于印發《丹東市城市除運雪工作方案(試行)》的通知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