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老舊小區改造關系民生,連著民心。在近日住房城鄉建設部推出的第二批城市更新典型案例中,以重慶江北區塔坪片區、北京平谷區南小區、上海徐匯區金牛花苑、湖北武漢知音東苑、湖南長沙百川里片區等為代表的老舊小區改造案例,體現“向前一步、多方協同、常治長效”的老舊小區改造新理念,創新“系統謀劃、一體協同、精細營造、共同締造”四位一體的老舊小區改造新模式和新方法,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成功經驗。
整體統籌、向前一步。老舊小區改造要通過統籌片區整體資源,針對“人、房、地、錢、文化、卡點、活力、共建”的多維度系統,編制社區更新規劃,規劃先行、策劃先行,制定老舊小區改造整體解決方案。北京平谷區南小區通過加強統籌規劃,跨區域集約發展,將5個分散小區納入改造范圍,“策劃先行+招商先行”,盤活存量資源,開工前已超過50%可經營面積達成意向;重慶江北區塔坪片區從“住房、小區、社區”三個維度,構建“基礎+特色”雙重體檢指標體系,精準診斷“病因病灶”,堅持“邊檢邊改”。這些都體現了整體統籌的改造理念。
多方協同、一體實施。老舊小區改造要建立多方協同的“1+3+N”一體化改造模式,其中“1”是指針對片區更新的一體謀劃,“3”是指“設計建造、社區運營、社區服務”3項統籌,“N”是指安全、舒適、綠色、智慧、全齡友好等品質提升。北京平谷區南小區引入社會資本,采用“投資+設計+建設+運營”的一體化新模式,社會資本投資占比達33%,激發了社區活力;湖北武漢知音東苑引入投資7600余萬元,新建停車、康養、文體、社區服務于一體的“嵌入式”改造;湖南長沙百川里片區多元籌資,調動居民積極性,引導居民出資900萬元,參與供水、供電、天然氣、加裝電梯等改造,實現資金合理共擔。這些都體現了多方協同、一體實施的理念。
精益管控、常治長效。老舊小區改造要做好“三大步驟”精益管控:抓源頭,通過體檢明確清單,建立協同、源頭組織,建立全程統籌的精益管控模式;抓過程,通過技術把關、細化優化、跟蹤評估,建立社區責任規劃師、建筑師與景觀設計師等“多師協同”機制,留住社區文化基因,讓小區改得“有溫度、有味道、有顏值”;抓服務,通過暖心的物業服務、商業運營、社區活動,激發居民共同參與的熱情,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區治理。重慶江北區塔坪片區創新將住宅、社區商業、市政道路、街區納入“大物業”范疇,打破小區與街區服務壁壘,增強物業團隊的“造血”能力;上海徐匯區金牛花苑全部加建電梯,滿足老年人要求,并加強過程監管,確保有序施工。
老舊小區改造不是“刷皮變臉”,也不是“技術疊加”,而是要超越建筑本身,以新帶舊、以舊促新,通過微改造實現大變樣,營造全新的大眾生活場景。這就需要以“全齡友好”“人因工程學”為基礎,建立完整系統改造新方法,全程統籌新機制,形成“需求提煉、場景推演、耦合適配、多維協同、分序評價”的科學改造方法。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政策新聞 | 遼寧住建廳關于核準2025年第十二批遼寧省恒澤水利工程設計有限公司等工程勘察設計企業資質的公告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