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相比,城市總是處在一種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狀態,因此要調整、改造、完善。更新,是城市全生命周期的永恒主題。
近年來,我省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和“城市病”等突出問題,統籌謀劃儲備和實施城市更新項目,堅持系統性、市場化謀劃城市更新項目,大刀闊斧探索求解,在多姿多彩的黔中大地,書寫下城市更新行動的精彩答卷。
突圍 構建城市發展新格局
更新,意味著變化;變化,激發活力。
近年來,在積極探索城市更新“貴州路徑”的過程中,我省涌現出一批具有創新性的城市更新項目。其中,既有商業街區的改造更新,也有產業用地的效率提升;既有對閑置資產的盤活運用,也有對低效物業的升級煥活。
作為一項連續性、綜合性的系統工程,城市更新涉及到很多的政府部門協同、行業鏈條協同,每一個鏈條上,都牽動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從頂層設計上系統謀劃——實施城市更新行動,是黨中央準確研判我國城市發展已由原來的大規模增量開發建設轉為存量提質改造和增量結構調整并重這一新形勢,站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戰略高度,對進一步提升城市發展質量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城市更新工作,將城市更新工作作為推進全省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于2021年召開全省推進新型城鎮化暨“強省會”工作大會,并正式提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
從系列規劃方案蓄勢發力——城市更新,內容廣泛、內涵豐富,是一項涉及城市全方位發展的系統性工程,只有構建起科學完備、運行有效的制度體系,才能為城市更新的統籌推進、項目實施及監督管理等提供堅實保障。
于是,一場推動城市更新的大幕徐徐展開,一項事關群眾幸福的民生工程全面啟動。
——《貴州省城市更新行動實施方案》吹響城市更新“前奏曲”。
——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棚戶區改造、背街小巷改造和地下管網建設改造工作四個子方案,迅速掀起大干快上的項目攻堅熱潮。
——《關于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以“三改”為抓手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工作指南(試行)》《貴州省城市更新(三改)規劃編制導則(試行)》兩個配套支撐指南,為城市更新再添點睛之筆。
至此,我省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1+4+2”政策體系基本構建完成。
從城市體檢找出問題和短板——城市體檢是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體檢發現的問題就是當地今后城市更新重點要解決的問題。
聚焦住房、小區、社區、城區四個維度61項體檢指標,我省貴陽、遵義、六盤水、安順、畢節、銅仁6地開展城市體檢工作,從今年3月啟動工作以來,各地各行業部門共同發力,目前各城市已形成體檢報告。
“各地將依據體檢發現的問題建立城市更新項目庫,科學制定更新項目實施時序,統籌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完整社區建設、城市功能完善、城市基礎設施更新改造、城市生態修復、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等城市更新工作。”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總工程師董亞偉說。
從凝聚共識到形成合力——三年來,省住房城鄉建設廳會同有關行業部門,形成合力推進城市更新的良好工作機制。部門之間互通更新項目信息,民政部門的養老設施、衛健部門的衛生托育設施、體育部門的健身設施及“國球進社區、國球進公園”等活動、商務部門的十五分鐘便民生活圈打造、能源供電部門的充電樁建設等,都結合城鎮“四改”合理統籌規劃建設。
同時結合城市更新行動,多部門共同推進的完整社區建設試點、城市社區嵌入式服務設施建設工程、兒童友好城市建設試點等穩步推進。
奔著問題去,向著難處攻。圍繞城市更新,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合力攻堅,通過扎實調研、協商探討、隔空對話、多屏互動等一場場線上與線下共同聯動的協商會、溝通會、交流會,為扎實有序推進城市更新改造注入了信心和動力。
重塑 聚焦“四改”塑造新面貌
在貴陽市南明區后巢鄉,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櫻花步道游人如織,飲馬湖公園波光粼粼,首都師范大學附屬實驗學校南明校區書聲瑯瑯……這是后巢鄉群眾幸福生活的現狀。
在貴陽市南明區的青云市集,點點彩燈如繁星在天,微風吹過,把舒緩優雅的音樂、混雜著書香和甜品香的味道送入耳鼻,讓人好不愜意。
在貴陽市云巖區文昌閣市東巷,國潮墻畫、網紅打卡涂鴉、生活壁畫等令人目不暇接。來往行人紛紛停下腳步,在這里拍照打卡。
這些美好瞬間,是我省推進城市更新行動的一個集中縮影。
近年來,我省以城鎮“四改”(老舊小區改造、棚戶區改造、背街小巷改造、地下管網建設改造)為主抓手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各地區各部門不斷探索城市更新模式,推動城市建設高質量發展。
貴陽市以“強省會”行動為主抓手,緊扣“一圈兩場三改”,積極探索改造路徑,多方籌措資金,按照“謀、投、建、管、用”全生命周期加快項目建成使用,圍繞“教業文衛體、老幼食住行”全面補齊民生短板,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安順市不斷深化改革,聚焦民生“痛點”,推出系列“安心住”工程,加快推進以“四改”為載體的城市更“新”行動,改靚“面子”,更重“里子”。
銅仁市將“四改”納入城市更新行動中統一謀劃實施,制定印發《銅仁市城市更新行動實施方案》,啟動城市更新規劃編制,劃定城市更新單元,統籌設置建設任務,有效做到資源整合、功能互補,推動市場化運作,提升項目綜合效益。
心之所往,勇毅篤行,圍繞城市更新,貴州交出精彩答卷。
數據顯示,2022年以來,全省共計實施老舊小區改造3550個,依托老舊小區改造,因地制宜新增設養老托育、教育文化、體育健身、公共綠地、便民助餐、綜合商超、快遞服務、停車位、充電樁等設施若干,惠及居民50萬余戶。
全省新開工棚戶區改造4.19萬套(戶),累計建成35.45萬套(戶),有效改善了城鎮居民的生活環境。全省累計完成背街小巷改造5667條,背街小巷改造三年行動計劃圓滿完成。全省共完成地下管網建設改造約13575.68公里,城市安全、韌性不斷提升。
此外,新增城市道路815.19公里,道路無障礙環境持續優化,城市排水防澇設施建設和易澇點整治持續推進,新增及改造城市公園綠地1722.36公頃,新增口袋公園236個,新增城市綠道560公里,城市功能進一步完善。
一組組直觀數據背后,都是美好生活的寫照。
輝映 文化鑄魂煥發新活力
文化,是一個地方獨特的印記,也是根與魂。
在城市更新中,如何系統保護、利用、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讓歷史和當代相得益彰,是歷史留給我們的一份禮物,也是城市更新中一份未完待續的答卷。
我省一直關注和重視歷史文脈保護傳承工作,要求各地在城市更新過程中必須做好歷史文化的梳理、保護。
位于貴陽市云巖區的新印廠1950文創街區,將貴州新華印刷廠老廠區打造成集吃喝玩樂購為一體的新消費場所,既保留了原有工業結構和風貌,又融入了新的功能和業態。同時,利用歷史文化場所舉辦各種文化活動,如傳統節日慶典、民俗表演、藝術展覽等,增強公眾對歷史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貴陽市云巖區太平路潮匯街區注重歷史文脈的傳承與創新,通過微改造和微更新,歷史悠久的街道煥然一新,成為了引領潮流的街區,為城市的文化旅游和夜間經濟注入新的活力。
銅仁市中南門街區,將中南門歷史文化旅游區作為新型城鎮化和旅游產業化深度融合改革試點,在中南門歷史文化街區內,對國家級文保單位東山古建筑群相關歷史風貌建筑進行活化利用,打造了飛山宮非遺展示中心和羅裕盛南貨店苗繡展示中心,帶動儺戲儺技、土家花燈、金錢竿、說春等非遺展示,推動多元非遺項目“活起來”“強起來”、歷史文化旅游“火起來”“壯起來”。
在城市更新中,系統保護、利用、傳承好歷史文化遺產,對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推動城鄉建設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各地推動城市更新與歷史文化保護傳承有機融合,堅持保護與發展并重,讓歷史文化遺產在城市更新中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青云市集、花溪十字街、太平路、新印1950……城市更新的生動實踐不斷涌現。這些街區在存量中獲增量、在效率中得效益、在傳承中求變革、在創新中謀發展,為城市注入源源不斷的新活力,是我省城市更新的生動樣本。
共建 群策群力共繪新畫卷
城市更新搞得好不好,城市居民是最終評判人。只有充分了解他們的訴求,保障他們的權益,才能把城市更新這件事辦實、辦好。
在具體實踐中,許多地方都創造了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改造前,結合城市體檢,通過召開“壩壩會”、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全面征集、梳理、歸類群眾意見,為精準確定治理項目、制定改造方案提供了遵循。
有的地方問需于民,將廢舊廠房改造成為文創園區;有的地方問計于民,找到了老舊小區拆建糾紛的正確解法。實踐證明,充分吸收群眾意見,是搞好城市更新的重要方法。
“要建立可持續的城市更新模式需要依賴政府、社會、居民等多元主體共同參與,逐步建立‘政府引導、市場為主、居民參與’的城市更新工作機制。”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副廳長陳維明一語中的。
共治共商共建共享,一個“共”字,成為城市更新的“總開關”。
從人出發,從人的需求出發,各地在城市更新進程中,把著眼點和落腳點放在煙火人家的日常之需,真正讓百姓受益、讓城市健康成長。
如太平路更新改造項目,以人民需求為導向,改造前“問需于民”,改造中“問計于民”,改造后“問效于民”,積極探索建立政府、企業、居民共商共管共享機制。
民生無小事,枝葉總關情。老舊小區改造是城市更新中最受關注的重點內容之一。比如,老舊小區電梯改造、智能化改造、社區綜合服務提升等改造內容,雖然這些在城市更新的大工程中看起來是小事,但落到老百姓頭上就是大事。
2024年,省住房城鄉建設廳聚焦為民、便民、安民,著力抓好“樓道革命”“環境革命”“管理革命”,大力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如今,不少小區管網更換,“血管”通了;墻體粉刷,“容顏”靚了;路面整修,出行便利了;車位增加,停車更有序了;推窗見綠、開門見景的變化,成為我省以高質量的城市更新推動城市功能品質提升的生動寫照。
“我們將積極謀劃下一階段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工作,將符合城鎮老舊小區改造對象范圍的項目,及時納入改造項目庫,優先改造設施和服務等短板突出、居民改造意愿強烈的住宅小區。同時將城鎮老舊小區改造與老房子、老小區、老社區、老城區改造提升等城市更新工作相結合,一體謀劃、一體部署、統籌實施、協同推進、增強實施效果。”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城管處副處長徐瑩說。
今年,按照住房城鄉建設部工作部署,我省在6個地級市的中心建成區范圍內全面開展城市體檢,體檢過程中廣泛聽取居民意見,開展居民滿意度調查,如銅仁市采用培訓街道工作人員并頒發“市民醫生”聘書的方式,深入對城市開展分級問診。通過體檢,發現城市建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形成問題臺賬、整治清單,為下步各地建立城市更新項目庫提供最有效的依據。
如果要勾勒城市高質量發展的脈絡,城市更新無疑是最好的落筆之處。省住房城鄉建設廳將繼續以城市更新為題,起筆“民生”,落筆“民心”,搶抓“兩重”(推進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兩新”(推動新一輪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機遇,抓共建共享、抓資金籌措、抓重點任務,持續推動城市更新工作見行見效。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政策新聞 | 深圳市住房和建設局關于公布深圳市綠色低碳國際化先進標準集成應用試點項目(第一批)的通知
下一篇:政策新聞 | 貴州省住建廳關于征求《貴州省高品質住宅設計導則(試行)》(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函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