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四月的陰雨連綿,打濕了市民公園和戶外設施。但在漳州大橋的橋墩下,孩童們嬉鬧玩耍,好不熱鬧。
“春冬遮風擋雨,夏日涼爽遮陽,是老人相約遛娃的好地方。”市民饒有興致地架起桌椅板凳,在這里度過半日閑暇。
漳州大橋橋下利用空間
城市空間寸土寸金,但城市建設難免有所“留白”,這些利用率不高的城市“邊角料”空置十分可惜。為給市民群眾創造生活空間,漳州深度挖掘城市小微空間,探索“市區聯動、市場運營、全民參與”模式,讓城市“邊角料”變身“金厝邊”,以更加精細的空間治理方式支撐城市建設。
薌城區和龍文區作為漳州主城區,由于開發建設較早,城市空間幾近飽和,寸土寸金。然而在街邊綠地、橋下空間、濱河空間、閑置臨時建筑等地,仍存在不少剩余空間。
好好一塊地,荒廢著心疼。
住宅區擁擠,缺乏活動場地。
……
這是不少群眾的心聲
群眾算的不只是土地賬,還有幸福賬。“把群眾身邊的邊角地、荒雜地變成城市里的‘金角銀邊’。”漳州市住建局城建科工作人員蔣水龍介紹,3月4日,漳州多部門聯合出臺《漳州市主城區城市“金厝邊”小微公共空間綜合利用實施方案》,把主城區薌城、龍文(不含市本級政府儲備地)的剩余空間進行綜合利用,要求分批次下放屬地政府實施綜合利用,植入群眾需要、景觀協調、安全有序的特色功能,并推薦了地攤經濟類、綜合休閑類、文化體驗類、傳統民俗類、便民服務類等7項綜合利用類型,努力讓城市建設成果可感可及、普遍受益。
國貿天成口袋公園
最近,陸續有城市“金厝邊”小微公共空間地塊建成投用。位于龍文區碧湖街道的T-ONE周邊綠地結合港道、綠地斜坡、道路邊角等區域特點,形成立體景觀帶,已有不少居民在此開展社區活動。
龍文區碧湖街道的T-ONE周邊空間打造
在城市的另一頭,位于龍文區的景山公園西側用地在幾棟居民樓中間,臺地高差大,一片荒草叢生。現有體育場空間狹小、功能單一,入口處有零星停車場地,較為混亂。
景山公園西側地塊海綿化改造工程設計圖
經過居民向社區街道建言獻策,地塊所在的景山街道與居民代表共同研究確定地塊監管單位、管理主體、資金籌措方案等事項,形成綜合利用方案,由龍文區報漳州市住建局備案。
“地塊資源浪費,需要進一步規劃功能分區,考慮植入業態,建立復合型的社區公園。”龍文區城鄉建設服務中心主任鄭森泉介紹,該地塊周邊有福隆城、錢隆樽品等入住率高的小區以及漳州市第九中學,人流量較大。加上附近擺攤的商販不在少數,不利于城市管理,也存在安全因素。
在地塊獲批為“金厝邊”小微公共空間地塊后,由龍文發展集團作為該用地的建設單位和管理主體,由屬地街道等作為監管單位,組織實施現場改造提升、盤活綜合利用。
景山公園西側地塊海綿化改造工程設計圖
為滿足休閑、健身、停車及商販擺攤等周邊居民呼聲較高的需求,龍文發展集團設計“愛的五種表達”主題園區,內含生態停車、活動廣場、草坪演繹、運動休閑、兒童活動五大區域,集運動、休閑、多元業態等功能于一體,設置擺攤點位,營造公園集市。
景山公園西側用地“變身”的資金來源于海綿補助資金及區政府統籌。
“資金來源多渠道、多元化,確保這項從基層發起的項目能夠高效落地,保障‘金厝邊’的公益性和服務性。”鄭森泉說,后續的管理將廣泛征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熱心居民、專業技術人員等,組建“金厝邊”日常監督隊伍,采取明察暗訪、專業評估等方式對地塊綜合利用情況進行量化評分。目前,主城區已有9處用地納入城市“金厝邊”小微公共空間地塊綜合利用項目,預計全部于今年完成改造。
T·ONE 金厝邊
走在漳州街頭,那些曾被忽視的“邊角料”空間正煥發新生:今天是一處健身角,明天可能成為社區文化據點;今天是一塊菜地,未來或許孕育出鄰里互助網絡;高架橋下的游樂區、轉角處的口袋公園、社區墻角的共享菜園……這些看似不起眼的改造,卻藏著城市治理的溫情。
文稿來源:福建日報,市局城建科
圖片來源:龍文融媒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政策新聞 | 四川省住建廳關于2025年第二十六批何小清等二級造價工程師初始注冊人員名單的通告
下一篇:政策新聞 | 九江市市本級2025年第一季度九江市第一人民醫院等建設工程消防驗收(備案抽查)合格項目情況公示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