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寧建發〔2025〕32號
各市、縣(區)黨委組織部、社會工作部,各市、縣(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財政局、司法局、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寧東基地黨工委黨群工作部、寧東基地管委會社會事務局、建設和交通局:
現將《物業服務規范化小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中共寧夏區委組織部 中共寧夏區委社會工作部
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 自治區財政廳
自治區司法廳
2025年4月10日
(此件公開發布)
物業服務規范化小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
為有效推進全區物業服務規范化小區建設工作提質增效,促進物業管理服務與基層社區治理深度融合,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以創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為主線,健全完善黨建引領下的社區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業主)、物業服務企業協調聯動運行機制,強化物業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分批分類開展物業服務規范化小區建設工作,構建屬地黨委領導、政府組織、部門監管、街道主抓、居民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物業管理服務新格局。到2025年底,市、縣(區)城市建成區20%既有物業服務住宅小區要建成規范化、專業化物業服務住宅小區。到2027年,通過再抓兩年,市、縣(區)城市建成區住宅小區物業服務規范化建設進一步提標擴面,50%的既有物業服務小區要建成規范化、專業化物業服務住宅小區,有條件的地方要推動建設更多管理規范、服務優良、環境宜居、安定和諧的“美好家園小區”。
二、重點任務
(一)加強物業黨建聯建。“一小區一特色”開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創建工作,有效發揮街道社區黨組織對住宅小區治理、物業管理服務和共建美好家園等活動的政治引領及監督指導作用,推動黨支部建在小區上,實現黨的組織和工作全覆蓋,黨建陣地有品牌,黨建活動有成效。落實“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等制度。推動社區治理體系和精神文明建設,常態化開展普法宣傳教育和社區文化活動,落實“街社吹哨、部門報到”,協調開展行政部門執法和專業運營單位服務向小區延伸。
(二)規范物業經營行為。物業服務企業通過競爭性方式進駐小區,嚴格按照物業服務合同約定履行職責,落實《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關于印發〈物業服務規范化小區建設工作方案〉的通知》(寧建(房)發〔2024〕8號)中“四項要求”“六個規范”涉及物業企業經營服務規定要求。企業管理制度完善、人崗匹配、權責清晰,企業經營誠實守信、熱情周到、質價相符,物業服務信息公開透明,主動公布物業服務事項、收費項目、收費標準、收費方式、公共收益收支、維修資金使用、投訴電話、企業服務崗位人員等信息,接受業主監督,讓群眾明白消費。
(三)拓寬便民生活服務。發揮物業企業熟悉居民、服務半徑短、響應速度快等優勢,積極開展“物業服務+生活服務”模式實踐,推動物業服務向養老、托幼、家政、健康、房屋經紀、快遞收發等領域延伸,滿足居民多樣化生活需求。積極配合開展家裝廚衛“煥新”、網絡“信號升格”行動等,爭創寧靜小區試點,布設智能快遞柜、快件箱等終端,主動為快遞員、網約配送員及裝修、廢舊物資回收車輛進出小區提供便利通行和暖心服務。物業服務企業在每年春節前一周組織開展“物業服務周”活動,聚焦群眾急難愁盼,貼近居民生活需求,積極開展磨菜刀、修家電、洗地墊、走訪慰問空巢老人等暖心便民活動。
(四)提高共建共治能力。建立健全小區黨支部牽頭,業主委員會(物業<環境>管理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參與的定期溝通聯系機制,常態化研究討論小區重要事項,引導業主依法依規共同決定物業管理事項。推動小區黨支部成員按程序進入業主委員會或物業<環境>管理委員會,共同監督物業服務企業認真履行物業服務合同。制定小區管理規約和議事規則,堅持小區事居民議,因地制宜打造議事廳、街坊會等議事協調平臺,邀請小區居民、“兩代表一委員”等參與建言獻策、議事協商。建立化解物業矛盾機制和業主問題反饋響應機制,及時化解矛盾糾紛。
(五)強化小區安全管理。落實消防、應急等安全管理制度,配齊配強安全管理人員,及時完善應急處置預案,按要求組織消防演練、安全培訓、宣傳教育,消防設備、電氣設備等維護措施到位,安全疏散出口、通道保持暢通,人防、技防等多位一體手段廣泛應用。小區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充電管理有序,安全隱患問題實行臺賬和閉環管理。及時組織開展住宅建筑外墻保溫材料安全隱患排查整治,落實簽訂房屋室內裝修管理服務協議規定,加強高空墜物、私搭亂建、侵占綠地等違規行為的防范工作。積極協助有關主管部門做好城市防汛排澇、抗震防災等工作。
(六)推廣智慧場景應用。建設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拓寬物業服務小區智能化智慧化應用場景。對小區消防、電梯、水泵、窨井蓋等設施設備賦予唯一識別碼,運用傳感器、全球定位、紅外感應等裝置與技術,有效識別和及時防范安全隱患風險。完善小區出入口和機動車位智能化管理設施設備,加大智能安防系統建設,實時監控車輛、道閘、充電樁、電梯等相關設施設備運行情況。推動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與智慧城市管理平臺、政務服務平臺有效對接、數據共享,保證網絡和數據安全。
三、工作步驟
各市、縣(區)物業服務規范化小區建設行動,按照制定方案、宣傳動員、重點培育、驗收評估、選樹典型、經驗推廣等步驟組織實施,分年分批次壓茬推進。
(一)啟動階段(2025年4月15日前)。地級城市住房城鄉建設局牽頭抓總,會同本地黨委組織部、社會工作部等部門,制定完善具體落實措施,廣泛開展宣傳,指導所轄縣(市)區動員物業服務企業積極參與,啟動物業服務規范化小區建設行動。
(二)培育階段(2025年7月30日前)。市、縣(區)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對標對表《物業服務規范化小區建設參考評價標準》(詳見附件1),優先選擇69個完整社區試點的物業服務小區和2024年已建成的物業服務規范化小區,積極開展典型案例小區培育工作。
(三)選樹階段(2025年8月30日前)。物業服務規范化小區典型案例選樹工作,按照企業申報、縣(區)推薦、市級評選、省級審定的工作流程組織實施,并面向社會公開公示,擇優選定??h(市)、區推薦比例不超過本地物業企業專業化服務小區總數的5%,地級城市評選比例不超過本市物業企業專業化服務小區總數的4%。
(四)審定階段(2025年9月30日前)。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會同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社會工作部、財政廳,抽調專家組成復核評定小組,采取查驗報送材料、實地抽查復查等方式,對各地報送的典型案例小區進行復核驗收,面向社會公示無異議后,按照一、二、三等獎兌現獎補資金。獎補資金由自治區財政廳通過轉移支付方式撥付至市、縣(區)財政部門,由屬地財政部門會同住房城鄉建設部門,依據獎補資金管理辦法撥付至獲得獎勵的建設主體單位。自治區獎補資金管理辦法、典型案例評選辦法另行印發。
(五)推廣階段(2026-2027年底)。按照“獎勵一批、復制一批、培育一批”的工作思路,2026—2027年,指導各地參照本行動方案,再組織開展兩批物業服務規范化小區典型案例選樹活動,通過典型引領、總結經驗、復制推廣,提升全區物業小區規范化建設、專業化服務質量和水平,讓群眾對活動成果可感可及。
四、組織保障
自治區建立“省級指導、地市統籌、縣區主抓、街社推動”的工作機制,自治區黨委組織部、社會工作部要按照職責,指導各地統籌推動物業管理與基層社區治理融合發展,住房城鄉建設廳要加強對市、縣(區)建設工作指導,財政廳要積極加強獎補資金監督、指導。地級城市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主動擔當作為,全面做好本地區物業服務規范化小區建設的綜合協調、督促調度、評估驗收、經驗總結等工作。縣(市)區住房城鄉建設部門要搶抓機遇,協調聯動本地黨委組織部、社會工作部、財政局、市場監管局、消防救援隊、城市綜合執法局等部門形成工作合力,齊抓共管做好物業服務規范化小區建設的組織實施、項目培育、跟蹤幫建等工作,確保按時完成各階段工作任務。支持有條件的市、縣(區)積極爭取配套財政資金,可參照本方案對本地物業服務規范化小區典型案例進行獎補,整體提升物業服務小區規范化建設水平,推動物業服務行業高質量發展。各地要堅持疏堵結合、獎懲并重、雙管齊下,在扎實做好典型示范、正向激勵有關工作的同時,緊密結合今明兩年持續深化整治全區住建領域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對物業企業違法違規行為嚴查重罰,及時曝光一批反面典型案例,有效凈化物業服務市場環境,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附件:1.物業服務規范化小區建設評價標準參考
2.物業服務規范化典型案例小區選樹標準
3.物業服務規范化典型案例小區申報表
附件1
物業服務規范化小區建設評價標準參考
序號 | 評價事項 | 具體評價內容及要求 |
一 | 規范物業經營行為 | 1.物業服務企業通過招投標等競爭方式進入小區服務,物業服務合同簽訂規范。2.小區的物業服務企業內部管理制度較為完善(包括:財務、安全、人員管理等)。3.企業誠實守信,按合同提供“質價相符”服務,企業信用狀況良好。4.小區物業費收費率≥85%。5.物業企業對小區實行全天候接待服務,公示服務及投訴電話,及時受理業主報修、投訴和咨詢,有完整的報修、處理和回訪記錄。6.定期或不定期開展業主滿意度測評。 |
7.物業管理項目涉及物業承接查驗、設備管理等檔案資料齊全,建立檔案管理制度,資料方便查閱,并實行動態管理。8.物業服務信息公開,讓群眾明白消費,做到服務合同、服務內容、服務電話、服務方式、收費標準、公共收益“六個公開”。9.物業企業財務管理按住宅小區服務項目實行獨立核算,財務管理規范。 | ||
10.依據合同約定對小區物業及共用部位、共用設施設備進行日常管理,維護養護良好,檢修記錄和保養記錄齊全。11.保潔、保綠、保安、保秩序等工作依合同約定規范有序開展,小區環境衛生、綠化養護、公共秩序良好。12.依據有關規定和物業服務合同約定做好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分類的宣傳、引導、收集、清運等相關工作,合理布設有關設施設備及場地,建立垃圾處置信息登記臺賬。 | ||
13.對小區樓棟、共用設施設備、共有場所等建立完善的標識管理體系,各類標識清晰、合理、規范,引導地圖指示準確。14.設有建筑外墻外保溫系統的住宅建筑,推行一樓一牌制度,在主入口及周邊相關顯著位置,設置提示性和警示性標識,標示外墻外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防火要求。 | ||
15.物業企業對于小區內私搭亂建、毀綠占綠、占堵消防應急通道等違法違規行為履行巡查、勸阻、報告相關主管部門職責,建立工作臺賬。16.物業企業建立業主投訴處理閉環管理機制,投訴處理結果及時向業主反饋。17.物業服務企業近1年內無被行政處罰記錄。18.物業企業做好其他應由企業執行落實的物業服務規范化有關工作。 | ||
二 | 加強物業黨建聯建 | 1.業主委員會成員中有一定比例黨員,具備條件的成立黨組織。物業企業中有一定比例黨員,具備條件的成立企業黨組織或與其他企業成立聯合黨組織。小區業主委員會或物業企業黨建陣地按有關標準建設,多形式開展黨建活動,資料規范齊全。 |
2.積極開展小區業主委員會、物業企業與社區居委會的黨建聯建,落實“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等制度,或選派黨建指導員等方式,實現黨的工作覆蓋。 | ||
3.建立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社區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環境>管理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協調運行機制,有聯席會議或解決物業矛盾問題工作案例等資料印證。 | ||
4.建立街道黨(工)委統一協調推動解決物業管理問題多方聯動機制或聯席會議制度,對涉及物業管理的重大事項、重要問題、重點工作共同協商解決。 | ||
5.開展城市綜合執法、司法協調和專項服務“進小區”,小區顯著位置公示相關部門投訴、咨詢電話,公示供排水、供電、供氣、供熱等專業運營單位聯系電話。小區實施垃圾分類規范。小區文明飼養寵物。小區違反消防法規行為及時依法查處。 | ||
6.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每年常態化組織開展普法宣傳教育、社區文化活動等,宣傳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豐富群眾文化生活,助推基層社區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設成效。 | ||
三 |
| 1.小區制定管理規約和議事規則。依法依程序組織業主成立業主大會,選舉產生業主委員會,或成立物業<環境>管理委員依法臨時代行業主委員會部分職責,且能夠有效發揮作用。 |
2.街道社區“兩委”指導和協助做好業主委員會人選推薦把關工作,業主委員會或物業管理委員會運行管理規范。 | ||
3.業主委員會、物業<環境>管理委員會與街道及社區密切聯系、良性互動,能夠協調社會組織、物業服務企業、小區居民、志愿服務者等共同參與基層社區治理。 | ||
4.業主委員會或物業<環境>管理委員會定期向業主公布業主共有部分經營與收益、維修資金使用、經費開支等信息。 | ||
5.業主委員會或物業管理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及時組織召集業主共同決策小區重要公共事務,并報告社區居民委員會。 | ||
四 |
| 1.開展“物業服務+生活服務”模式實踐,推動物業服務向養老、托幼、家政、文化、健康、房屋經紀、快遞收發等領域延伸,推動物業服務線上線下融合,滿足居民居住生活需求。 |
2.積極配合寧靜小區建設、移動網絡“信號升格”專項行動、居民家電家裝廚衛換新行動等有關工作,積極協助推進住宅老舊電梯更新改造或電梯加裝等工作,努力提高居民生活品質。 | ||
3.支持快遞外賣等業態發展,主動為快遞員、網約配送員及裝修和廢舊物資回收車輛進出小區提供便利通行、暖心服務。協助布設智能快遞柜、快件箱等終端,暢通服務居民群眾“最后一百米”。 | ||
五 | 強化小區安全管理 | 1.嚴格執行消防、應急等法律規定和安全管理制度,建立完善應急處置預案,按要求組織消防演練、安全培訓、宣傳教育。小區無占用堵塞公共和消防通道、樓道無亂堆雜物現象。 |
2.執行房屋室內裝飾裝修有關法律規定,裝修人與物業企業簽訂管理服務協議,物業企業告知室內裝飾裝修中的禁止行為和注意事項,并對裝飾活動履行巡查、勸止、違法行為及時報告有關部門等職責,相關檔案資料齊全。 | ||
3.小區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充電管理有序規范,安全隱患問題實行臺賬和閉環管理。 | ||
4.加強對高空墜物、私搭亂建、侵占綠地等危害行為有效預防,違法行為及時報告有關部門,建立相應管理檔案或臺賬。 | ||
5.積極協助政府有關主管部門做好年度城市防汛排澇、抗震防災等工作,小區地庫及共用設施設備未出現被淹造成較大經濟損失情況。 | ||
六 | 推廣智慧場景應用 | 1.運用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建設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融入物業管理、公共服務和生活服務等應用,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服務。 |
2.運用傳感器、全球定位、紅外感應等裝置與技術,對消防、電梯、水泵、窨井蓋等設施設備動態監測預警情況,有效識別和及時防范安全隱患風險。 | ||
3.實現出入口智能化和車位智能化管理設施設備,為居民通行提供安全、快捷服務。 | ||
4.開展智能安防系統建設,實時監控車輛和道閘、充電樁、電梯等相關設施設備運行情況。 | ||
5.地上地下電動自行車棚配置消防設施、監控設施、熱成像設施等,車棚建設及充電設施符合消防安全技術規范。 |
注:各地級城市可在該參考標準基礎上,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進一步細化、完善,確保屬地物業服務規范化小區建設質量和水平。
附件2
物業服務規范化典型案例小區選樹標準
序號 | 評價事項 | 具體評價內容及要求 | 賦分 權重 |
一 | 規范物業經營行為 | 1.小區建筑面積3萬平方米以上,且居民入住率80%以上。 2.近一年小區物業服務企業信用狀況良好,在本行政區排名靠前。 3.近一年本小區物業費收費率達到90%以上。 4.小區業主對物業服務的滿意度達到90%以上。 5.讓群眾明白消費,物業服務信息做到“六個公開”,并在小區明顯位置設置宣傳展板對外進行公開。 6.物業企業財務管理按住宅小區服務項目實行獨立核算,住宅小區公共收益設置專戶管理。 7.小區環境衛生良好。小區綠化養護良好。 8.小區共有設施設備維護良好。 9.物業服務企業對于小區內電動車停放充電等違法違規行為履行巡查、勸阻、報告職責,并建立相應臺賬。 10.小區樓棟、共用設施設備、共有場所等建立完善的標識管理體系,各類標識清晰、合理、規范,引導地圖指示準確。 11.小區設有建筑外墻外保溫系統的住宅建筑,推行一樓一牌制度,在主入口及周邊相關顯著位置,設置提示性和警示性標識,標示外墻外保溫材料的燃燒性能、防火要求。 12.物業服務企業近1年內無被行政處罰記錄。 | 50% |
二 | 加強物業黨建聯建 | 1.開展小區業主委員會、物業企業與社區居委會的黨建聯建,落實“雙向進入,交叉任職”制度。 2.建立社區黨組織領導下的社區居民委員會、業主委員會(物業<環境>管理委員會)、物業服務企業協調運行機制,有聯席會議或解決物業矛盾問題工作案例等資料印證。 3.小區有業主委員會或物業企業黨建場所,按有關標準建設,多形式開展黨建活動,資料規范齊全。 | 12% |
三 | 提高共建共治能力 | 1.小區制定管理規約和議事規則,依法成立業主大會并選舉產生業主委員會,或成立物業<環境>管理委員。 2.業主委員會或物業管理委員會定期召開會議,及時組織召集業主共同決策小區重要公共事務,并報告社區居民委員會。 | 10% |
四 | 拓寬便民生活服務 | 1.開展“物業服務+生活服務”模式實踐,推動物業服務向養老、托幼、家政、房屋經紀、快遞收發等領域延伸,滿足居民居住生活需求。 2.支持快遞外賣等新業態發展,主動為快遞員、網約配送員及裝修和廢舊物資回收等車輛進出小區提供便利通行和充電、熱水等暖心服務及場所。 | 8% |
五 | 強化小區安全管理 | 1.開展城市綜合執法和專項服務等“進小區”,小區顯著位置公示相關部門投訴咨詢電話,公示供排水、供電、供氣、供熱等專業運營單位聯系電話。 2.執行消防、應急等法律規定和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較為完善完善應急處置預案,按要求組織消防演練、安全培訓、宣傳教育。 3.執行房屋室內裝飾裝修有關法律規定,物業企業與裝修人簽訂管理服務協議,相關檔案資料齊全。 4.小區電動自行車集中停放、充電管理有序規范,安全隱患問題實行臺賬和閉環管理。 | 12% |
六 | 推廣智慧場景應用 | 運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和人工智能等技術,建設智慧物業管理服務平臺,有效識別和及時防范電梯、窨井蓋、消防設施等安全隱患風險,融入物業管理、公共服務和生活服務等應用,為居民提供高效、便捷服務。 | 8% |
七、其他標準要求 |
2.當年典型案例小區申報獲得獎補資金的項目下一年度不再給予獎補。 |
附件3
物業服務規范化典型案例小區申報表
申報單位:(蓋章) 時間: 年 月 日
小區名稱 | ||
小區基本情況 | 包括:小區地址、所在縣區、街道及社區居委會,占地面積、建筑面積、樓棟數、總戶數、常住人口、入住率等,物業服務企業、業主大會及業主委員會、環境和物業管理委員會相關情況。 | |
小區符合典型案例條件情況 | ||
小區及物業企業獲得榮譽情況 | ||
典型案例小區 建設方案 | 需附件一并報送 | |
社區居委會意見 簽字:(蓋章) | 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意見 簽字:(蓋章) | |
縣(區)住房城鄉建設局意見 簽字:(蓋章) | 地級市住房城鄉建設局意見 簽字:(蓋章) |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政策新聞 | 煙臺市住建局關于核準2025年第十批萊州昊昀地產有限公司等房地產開發企業二級資質單位名單的公告
下一篇:政策新聞 | 懷化市2025年4月7日至2025年4月11日化燕興商業綜合樓項目的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發放公示
推薦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