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載app免費領取會員
梧州市龍圩區大坡鎮地埋式垃圾桶站點。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供圖
走進梧州市龍圩區大坡鎮交村,一排煙囪式的桶蓋,與圖案、標語等元素構成的文化景觀墻形成一道亮麗的農村景觀。這就是地埋式垃圾桶,平時“藏”在地下,清運垃圾時才會露出地面。垃圾運輸員收到智慧系統發出的垃圾桶滿載提醒信號后,前往地埋式垃圾桶站點進行清運作業。隨著專用吊裝車機械臂平穩升降,藏于地下的垃圾桶被精準提升至地面完成垃圾清運作業,待設備歸位后,站點又恢復為亮麗的文化景觀。
這種集智能化監測與機械化收運于一體的地埋式垃圾直收直運模式,正在重塑廣西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新圖景。目前,柳州市融安縣和梧州市龍圩區已推行農村生活垃圾地埋式垃圾直收直運模式,收運處理作業機械化、智能化程度大幅提升,解決了以往農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清運不及時等問題。
地埋式垃圾桶整體藏于地下,地面上僅露出煙囪式桶蓋,村民通過桶蓋上的小投料口投放垃圾,實現垃圾“隱形”。地埋式垃圾桶配有智能感應器,可實時監測垃圾量。當桶內垃圾達到規定容量時,系統自動向管理平臺發送滿載預警提醒,平臺根據垃圾車位置和垃圾運輸員狀態,智能調度車輛和人員前往清運。為了避免“二次污染”,地埋式垃圾桶采用專用的吊裝式車輛收運垃圾,收運過程全部實現機械化、密閉化,全程垃圾不落地,有效防止垃圾泄露、散落,最大程度減少垃圾異味散發,降低污染。
近年來,廣西以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置設施建設為抓手,自治區本級累計投入6.25億元組織實施了532個鎮(村)級生活垃圾處理(轉運)設施項目建設,持續完善縣鄉村三級生活垃圾收運處置設施建設和服務布局。同時,鼓勵引導各地創新開展農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不斷提高農村人居環境水平。
鄉鎮轉運站視頻監控系統畫面。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供圖
南寧市創新數字治理,打造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智慧監管新模式。通過衛星遙感技術、無人機航拍和人工實地核查相結合的方式排查非正規垃圾堆放點,2024年,累計排查并整改72處。同時,在69個鄉鎮轉運站安裝了視頻監控系統,實現了鄉鎮垃圾中轉站的全程監管、實時共享、線上調度和統一指揮,大幅度提高了監管效率。
自治區住房城鄉建設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加快建設廣西農村生活垃圾信息化監管平臺,整合各地現有農村生活垃圾管理系統,對各地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轉運和處理情況進行智能化監管,不斷提高全區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李熒婷/文)
本文版權歸腿腿教學網及原創作者所有,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上一篇:政策新聞 | 棗莊市綠色建材采信應用與數字化管理平臺應用培訓班在市住建局召開
下一篇:政策新聞 | 安徽省住建廳召開新任職人員任前集體廉政談話會
推薦專題